首頁
音 標 介 紹
TLPA音標歷史

TLPA的特色

洪惟仁

  閩南語羅馬字初創於十七世紀初,最早文獻是1617年天主教的傳教文字,約與利馬竇發表「西字奇蹟」的1605年及金尼閣發表「西儒耳目資」的1625年同時。其後自1837年麥都思牧師發表「福建方言字典」起,不同的基督教傳教士設計了許多不同的方案,直至二次戰後教會羅馬字才比較統一、確定。

 

  但教會羅馬字有一些缺點,戰後依時間詞序有王育德、林繼雄、許極敦、洪惟仁、阮德中、陳慶洲、林央敏、黃元興等分別提出許多修改方案,有的主張大修,有的主張小修。至今仍有許多新的方案繼續不斷發表,可謂百花齊放、百鳥齊鳴,五彩繽紛,令人眼花撩亂,無所適從。不斷爭吵而沒有一套統一的音標方案來規範,無疑地將嚴重阻礙母語教育與母語文化的推展。

 

  有鑒於此,台灣語文學會1991年7月成立,8月即組成「台灣語言音標研究小組」,以學術委員會主任台大黃宣範教授為召集人,訂定四原則:系統性、現實性、普遍性、方便性,及十項評判標準:社會性、文獻量、歷史性、符號普遍性、音讀普遍性、好寫、好認、好學、好注音、好做文書處理,總而言之,一面要照顧傳統習慣、一面要照顧現代資訊化趨勢;一面要照顧到台灣內部的互通、一面要照顧到世界的互通,一面要通俗易學、一面又要合乎學理。

 

  標準決定之後即開始蒐集所有已經發表的方案,分別加以評選,經過三個多月的密集研討,最後選定教會羅馬字為台語音標基礎方案,並經全票通過,就其不合以上四原則及十項評判標準的部分略作修改,並開了一場「台灣語言音標方案說明會」徵詢各界意見,決定了修改方案,定名為「台灣語言音標方案」(TLPA),簡稱「台語音標」。1992年5月31日經第二次會員大會通過公佈。

 

  1995年教育部為因應全國社會各界之需求,委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研訂台灣鄉土語言輔助教材大綱,以為編訂教材之參考。人指會接受委託,成立研究專案小組。研究小組基於電腦文書處理、接近通行的羅馬字,易學易認,尊重歷史等考慮,決議參考台灣語文學會修訂之TLPA,並略作修改,向各界推薦。後來台灣語文學會也通過追認教育部的修改。

 

  雖然面臨了少數保守派的阻擾與反對,延遲了正式公佈的時間,但是由教育部來決定一套標準音標實在是時勢所趨,1999年1月9日,教育部終於在各界企盼下,徵求了各方意見之後,正式公佈了「台灣閩南語音標系統」和「台灣客語音標系統」、「台灣南島語語音符號」,並向世界標準組織登記,納入ISO 10646資訊標準。但民間仍然統稱為TLPA。

 

  TLPA是有史以來第一套經過語言學者充分討論過的台語音標方案,參加的委員,無論是台灣語文學會學術委員會「台灣語言音標研究小組」的成員或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台灣鄉土語言輔助教材大綱研究專案小組的委員都是台灣語言學界最活躍的語言學者,他們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寬容的民主方式」,花了許多心血才制訂的音標,因此它的理想性與可行性應該是可以信任的。

 

  TLPA是由教會羅馬字系統略加改良,因此兩者大同小異,差別極微,其差異由本書各課卷末所附的「TLPA與教會羅馬字差異」即可了解。差異的主要部分是針對教羅無法以電腦處理的部分如聲調(如aU, neg)、鼻化音(an)、開口o>[等嚴重影響台語資訊化的部分加以修改。經過改良的TLPA可以不必任何特別設計的電腦軟體,即可正確打出任何台灣漢語的音節,並且台語文的出版也不再有任何困難,尤其在網路上暢行無阻,不會出現亂碼。現在世界網路幾乎無所不通,凡超出26字母及數字的特殊系統都會造成溝通障礙。事實證明TLPA對教會羅馬字的修改有其必要,不修改的話將對未來的母語教育和母語文化的發展將造成阻礙。

 

  其次是TLPA對教羅系統略作簡化,比如教羅ch(ㄗ)、chh(ㄘ),多出來的一個h是累贅,TLPA簡化為c(ㄗ)、ch(ㄘ)也很巧妙;教羅合口音有兩個即u- /o-成互補分佈,如:ui, oe, oa,「推薦音標系統」修改為ui, ue, ua,只用一個u-介音,加以簡化,也值得讚賞。

 

  在研究上及教育上特別重要的是TLPA在符號上的補充。現行教會羅馬字是為記錄廈門音而設計的,漳泉特殊方音(尤其是泉州音),以及口語的合音音、外來語、擬聲詞、語助詞等特殊音都沒有適當符號可以描寫。雖然台灣優勢音的音韻系統和廈門音相當接近,但是漳泉特殊方音仍十分流行,在讀音未統一以前,如果沒有描寫這些邊際語音的符號,在教育上及研究上都是非常不利的。

 

  最後是台灣內部方言與語言拼音之間的通用性。TLPA當初設計的時候,「符號普遍性」和「音讀普遍性」是非常重要的標準,所以教育部公佈的閩南語、客語、南島語等音標系統之間都具有非常大的相容性,和台灣最通行的傳統威妥瑪式華語拼音也是相通的。因此採用TLPA不但廈門音可通,漳泉音可通,就是客語、南島語、威妥瑪式華語拼音都可通,是一套名副其實的「台灣語言音標方案」。

 

  由此可知TLPA是一套縱切面上承教會羅馬字傳統,下與現代資訊科技合轍;橫切面兼顧閩南語內部方言、台灣內部語言、世界拼音共通性的一套拼音系統。

 

  TLPA既然是由傳統教會羅馬字修改的方案,新舊方案有嚴密的對應關係,因此不論由教會羅馬字轉學TLPA或由TLPA轉學教會羅馬字都很簡單。

 

  另外教育部公告的音標系統不但有羅馬字,也有一套由國語注音符號修改的教育部公告的閩南語「方音符號系統」,台語注音符號雖然較不方便,目前也尚無通行的字型支援,但是國語注音符號是台灣學生唯一最熟悉的音標系統,透過「方音符號系統」轉學TLPA也不失為一條捷徑。